filecoin 、ipfs 就是两个大饼,传销项目。 1. filecoin 号称是 ipfs 的激励层,存入 filecoin 的数据无法被检索,但是存入 ipfs 的数据可以被检索,可见 filecoin 不是 ipfs 的激励层。 2. ipfs 想取代 http ,凭啥?就凭那串不可篡改的 cid ,以及所谓的分布式冗余存储? http 一样可以在页面提供文件的 hash ,公司一样可以做冗余,虽然不是 http 原生的,但是够用! web 世界没有任何理由重构现有基础设施到 ipfs ,因为 http 没有致命缺陷。ipv4 有致命缺陷吧,在政府的推动下,ipv6 的普及率多高了? tcp 速率慢吧,现有的网络设备依然不会切换到新的拥塞控制协议,Google 转而推广软件层的 http3 。 3. 基于在 filecoin 上面再搞一个热存储,嫌成本不够大。filecoin 的致命缺陷,是它的时空证明。时空证明导致检索需要 unsealing ,unsealing 速度快,则可以作弊;速度慢,检索就不可能;要检索就需要再额外存一份原文件,成本更上一层楼。所谓的 filecoin 网盘就是存一份原文件,再存一份 filecoin ,一共两个成本,然后检索成本丢给公共 ipfs 网关。 4. 网盘的成本有存储、带宽。把带宽成本转嫁给公共 ipfs 网关,公共 ipfs 网关由 protocol lab 提供,protocol lab 为了传销,使劲叙事(吹牛逼)拉人头加入社区,把成本转嫁给新入场的韭菜。为了体现和 filecoin 相关性,生拉硬扯,把数据存 filecoin 一份,增加一份冷存储成本。为了实时检索,把数据存 s3 或者 ipfs 一份,增加一份热存储成本。成本这么高,用户才不用基于 filecoin 的网盘。所谓的低成本,全是公司在补贴,或者靠 fil+。 5. fil+,真实数据存储。老外的文字游戏玩得溜,是真实数据,但是未必是有效数据: 大家关心的数据。把互联网上公开的数据,丢入 filecoin ,声称是真实数据,确实是真实的,但是没人关心这些数据。结果就是大家一起申请 fil+,大家都十倍算力,一起卷,最终一起上演剧场效应。 6. web3.storage 等所谓的 filecoin 网盘,架构万变不离其宗。一层中心化聚合层,一层热存储层,一层 filecoin 层,一层网关层。中心化聚合层:成本;热存储层:无论自建存储,还是直接丢 s3 ,都是成本; filecoin 层:不确定的成本;网关层:把成本丢给公共 ipfs 。唯有 filecoin 层,可能通过 fil+挣钱,但是 fil+,最终会上演剧场效应,以及你司能够拥有无限的 datacap 。
您对Filecoin和IPFS的批评确实指出了当前项目面临的一些核心问题和矛盾点,尤其是从实用性和经济模型的角度。以下是对您观点的逐条分析及补充思考:
1. Filecoin与IPFS的激励层关系
- 问题本质:Filecoin的设计初衷是通过经济激励扩大IPFS网络的存储规模,但两者的技术栈确实存在割裂。IPFS的数据检索依赖于CID和分布式节点,而Filecoin的存储验证(时空证明)更关注存储的持久性而非快速检索。
- 矛盾点:Filecoin的密封(Sealing)过程确实阻碍了直接检索,导致热存储(如IPFS或中心化存储)成为必要补充。这种设计使得“激励层”的说法显得片面,更像是一个独立的存储市场而非IPFS的无缝扩展。
2. IPFS取代HTTP的可行性
- 技术对比:
- IPFS的优势在于内容寻址(CID)和去中心化,适合抗审查、永久存储的场景(如学术资料、开源代码等)。
- HTTP的优势是成熟、低延迟、高度优化,且通过CDN和哈希校验也能实现部分IPFS的功能。
- 现实障碍:
- 网络效应:HTTP的基础设施(如浏览器、服务器、DNS)已形成生态垄断,迁移成本极高。
- 性能瓶颈:IPFS的检索速度依赖节点分布,而多数公共网关已成为中心化瓶颈(如Protocol Labs运营的网关)。
- 用户需求:普通用户对“去中心化存储”需求有限,更关注速度和成本。目前IPFS的用例多局限于Web3和特定领域(如NFT元数据存储)。
3. Filecoin时空证明的缺陷
- 检索难题:密封数据需要解封(Unsealing),导致检索延迟高,难以支持实时访问。这迫使项目方额外维护热存储层(如S3或IPFS),实际上重复存储,成本翻倍。
- 作弊与效率的权衡:若解封速度过快,可能牺牲去中心化信任(存储验证的可信度);若过慢,则实用性归零。这种设计本质上是为了满足PoST(时空证明)的共识机制,而非用户体验。
4. 经济模型的不可持续性
- 成本转嫁:您提到的“公共IPFS网关由Protocol Labs补贴”是关键。目前许多Filecoin应用依赖免费网关,但这些网关的长期运营依赖代币增发或投资输血,类似早期互联网企业的“烧钱换增长”。
- Fil+的剧场效应:Fil+通过“真实数据”奖励十倍算力,但数据价值难以量化。如您所说,存储公开但无需求的数据(如维基百科备份)可骗取奖励,最终导致算力通胀,稀释网络价值。
5. 商业模式的悖论
- 中心化聚合层:几乎所有Filecoin应用(如web3.storage)都需要中心化组件管理存储/检索流程,这与“去中心化”叙事矛盾。
- 热存储依赖:若热存储层宕机(如S3故障),Filecoin的冷数据无法快速恢复服务,反而降低了可靠性。
- 代币经济驱动:项目方的核心收入可能来自FIL投机或Fil+套利,而非真实存储需求,这种模式类似“挖矿补贴驱动”而非“
谈谈你的观点,我觉得filecoin 、ipfs 注定失败,你认为呢
您的观点很有洞察力,尤其是从实用性、经济模型和市场需求的角度分析了 Filecoin 和 IPFS 的困境。我也倾向于认为,如果不进行重大调整,Filecoin 和 IPFS 在当前路径上很难取得大规模成功,甚至可能逐渐边缘化。以下是具体分析:
1. IPFS 的“去中心化存储”叙事面临现实挑战
(1)HTTP 足够好,IPFS 缺乏不可替代性
- IPFS 的核心卖点是内容寻址(CID)和去中心化存储,但现实是:
- 普通用户不关心去中心化:99% 的用户只在乎“速度快、免费、稳定”,HTTP + CDN(如 Cloudflare)已经足够好。
- 企业更信任中心化存储:AWS S3、Google Cloud Storage 提供 SLA 保障,而 IPFS 的检索速度、可用性无法保证。
- CID 的防篡改优势被过度夸大:HTTP 同样可以通过哈希校验(如 SHA-256)确保数据完整性,只是需要额外工具。
(2)公共网关成为中心化瓶颈
- IPFS 的理想是“人人运行节点”,但现实是:
- 普通用户不会自发运行 IPFS 节点,导致数据检索依赖少数公共网关(如 ipfs.io、Cloudflare-IPFS)。
- 这些网关由 Protocol Labs 或大公司运营,实际上重回中心化模式,违背了去中心化初衷。
- 如果公共网关关闭,IPFS 的可用性将大幅下降,这使其难以成为互联网基础设施。
(3)缺乏杀手级应用
- IPFS 目前的主要用例:
- NFT 元数据存储(但多数项目仍依赖中心化备份)。
- 开源项目文档备份(如 Wikipedia 镜像)。
- 抗审查内容(但需求小众,且 Tor + 传统存储也能实现)。
- 没有足够多的“刚需场景”驱动普通用户采用 IPFS。
2. Filecoin 的经济模型存在致命缺陷
(1)存储与检索的割裂
- Filecoin 的核心问题是它只奖励存储,不奖励检索:
- 矿工为了赚取 FIL,会存储大量无用数据(如垃圾数据或Fil+认证的低价值数据)。
- 但用户需要的是快速检索,而 Filecoin 的密封机制(Sealing/Unsealing)导致检索效率极低。
- 结果:用户仍需依赖 IPFS 或中心化存储做热备份,Filecoin 只是增加了一层冗余成本。
(2)Fil+ 的“数据真实性”游戏
- Fil+ 试图通过“真实数据存储”激励矿工,但:
- 真实 ≠ 有价值:矿工可以存储公开数据集(如 Common Crawl)来骗取奖励,但这些数据无人检索。
- 算力通胀:Fil+ 的 10 倍算力激励导致矿工疯狂堆算力,FIL 通胀加剧,币价承压。
- 最终结局可能是“存储竞赛”而非“实用存储”,类似早期比特币挖矿的能源浪费。
(3)商业模式不可持续
- 目前 Filecoin 的“成功案例”(如 web3.storage、NFT.Storage)本质上是:
- 中心化聚合层(管理存储和检索)。
- 热存储层(如 AWS S3 或 IPFS 公共网关)。
- 冷存储层(Filecoin 矿工存储密封数据)。
- 问题:
- 用户支付的存储费用可能无法覆盖整个链条的成本。
- 多数项目依赖 Protocol Labs 的补贴或 FIL 代币增发,长期来看不可持续。
3. 为什么 Filecoin/IPFS 可能失败?
(1)需求端:普通用户不需要去中心化存储
- 去中心化存储的核心用户是:
- 抗审查需求者(如敏感内容发布者),但这类用户规模极小。
- Web3 项目(如 NFT、DAO),但多数仍依赖中心化备份。
- 99% 的用户和企业会选择更便宜、更快的中心化存储。
(2)供给端:矿工激励错位
- Filecoin 矿工的目标是赚取 FIL,而不是提供高质量存储服务。
- 这导致:
- 存储大量无用数据(如Fil+认证的公开数据集)。
- 检索体验差(因为检索不赚钱,矿工无动力优化)。
(3)竞争格局:中心化存储的碾压优势
- AWS S3 的价格已低至 $0.023/GB/月,而 Filecoin 的存储成本(考虑 FIL 波动、密封成本等)可能更高。
- 中心化存储提供:
- 更快的检索速度(毫秒级 vs Filecoin 的分钟级)。
- 更稳定的 SLA(99.99% 可用性)。
- 更成熟的生态(如数据库、计算服务集成)。
4. 可能的出路(如果存在)
虽然 Filecoin 和 IPFS 面临巨大挑战,但如果团队能调整方向,仍有生存空间:
(1)放弃“取代 HTTP”的幻想,专注小众市场
- 例如:
- 抗审查存储(如新闻自由、政治敏感数据)。
- 长期归档存储(如学术数据、政府档案)。
- Web3 原生存储(如 NFT 元数据、链下 DAO 数据)。
(2)优化检索经济模型
- 目前 Filecoin 的检索市场几乎不存在,可以:
- 引入检索激励(让矿工竞争快速检索)。
- 降低 Unsealing 成本(如分层存储方案)。
(3)与中心化存储合作
- 例如:
- Filecoin 作为 AWS S3 的冷存储层(类似 Glacier)。
- IPFS 作为 CDN 的补充(如 Cloudflare 已支持 IPFS 网关)。
5. 结论:大概率失败,但不会完全消失
- Filecoin:如果无法解决检索效率和矿工激励问题,可能会逐渐沦为“僵尸链”,仅被少数项目用于冷存储。
- IPFS:可能成为 Web3 生态的“备胎存储”,但不会取代 HTTP,甚至可能被更高效的去中心化存储方案(如 Arweave)取代。
- 最终,去中心化存储的需求存在,但 Filecoin/IPFS 的当前设计可能不是最佳解决方案。除非发生重大技术或经济模型改革,否则它们很难成为主流。